今天,华北和东北地区受到冷空气和阴雨天气的影响,气温明显下降,很多地方的气温只有10℃左右。北方的居民纷纷翻出厚外套和棉衣,提前进入“过冬”模式。而在南方,由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,部分地区气温仍然保持在35℃以上股盈汇,仿佛盛夏。

中央气象台预报,未来几天,南北方这种气温反差大的格局还将持续。受冷空气影响,9日华北、黄淮等地气温先后下降4~8℃,局地降温超过10℃。多地气温将创下立秋后的新低,这种寒凉程度同期少见。例如,石家庄和太原9日最高气温都只有10℃左右,北京今明两天最高气温也仅10℃出头,需添衣保暖。预计14日后降雨逐渐停歇,北京最高气温将升至20℃。
股盈汇
关于“秋冻”,初秋、仲秋气温不那么低时(如日照温度在15℃~20℃)可以适当“秋冻”,有助于提高人体对寒冷空气的适应能力。但寒露过后,当早晚气温降至10℃以下时,应停止“秋冻”,做好保暖措施,特别是头颈、脚部、关节和腰腹等部位要避免受寒。

未来几天,北方秋雨将持续时间较长,累计雨量较大,局地可能打破10月单日降水纪录。10日至13日,四川盆地北部、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南部、黄淮北部等地还将有一次中到大雨过程,尤其是四川盆地北部、西北地区东部降雨持续时间长,累计雨量大。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四川、甘肃等地需警惕山洪、地质灾害及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。

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,预计10月8日20时至9日20时,河北西北部、山西北部、陕西北部、甘肃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。如果收到高级别预警信息,应快速撤离,不要贪恋财物。转移时应向屋顶、山顶等高处转移,并避开可能被洪水冲垮或带电的地方。
与此同时,南方在副热带高压掌控下,“秋老虎”将持续发威,不少地方最晚高温日纪录被不断刷新。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北部、广西东北部、湖南南部等地将会出现成片的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8℃左右。直到13日以后,江南地区的高温范围和强度才会逐渐减弱。公众出行和复工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滞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,尽量避免日光直晒,并注意补充水分。
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李宁介绍,寒露节气已过股盈汇,但副热带高压依然强势不肯让步,导致南北方天气异常。北方冷空气频繁活跃,加上阴雨连绵,造成北方大部气温较往年偏低,体感湿冷好似初冬。而南方高温频繁、体感闷热跟副热带高压偏强直接相关。一冷一热,形成了南北温度差异较大的局面。公众应及时增添衣物、注意保暖,并防范地质灾害。南方高温持续,应注意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。
佳禾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